驗到兩條線後,最需要準備的是......

2022.02.25

當妳第一次驗到兩條線時,是什麼心情? 是興奮得喜極而泣,期待地想向全世界宣佈,還是驚恐地立刻把驗孕棒丟掉?
我想無論妳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對於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肯定充滿許多困惑與不安,即使備孕很久的人也會擔心:「我們真的準備好當爸媽了嗎?」
「托腹帶、嬰兒車、擠奶器、新生兒的衣服該準備的東西很多!」
「該買哪牌的保健食品給太太?」
「滴雞精、珍珠粉有必要嗎?」
 我觀察到台灣的產前準備常常聚焦於準媽媽的飲食和母嬰用品,這些固然重要,但我認為,要安心度過懷孕階段銜接產後育兒生活,更迫切的是全方位理解孕產知識。

孕初期不適,不是只有孕吐

首先,懷孕後女性的身體會有許多變化,各孕期會有不同的症狀,絕對不是像電視上演的,只有抱著馬桶吐一吐而已!
懷孕初期黃體素快速上升,可能導致腹脹、喘、體力不支、需要長時間睡眠等「隱性症狀」;隨著肚子變大產生壓迫,也會讓下肢血流循環變差,腦部灌流不足導致暈眩,甚至昏倒。這些意想不到的症狀,都會讓準媽媽認為自己體力差,得臥床在家休息,甚至喪失自然生產的信心。其實初期體力衰退、呼吸不順、頭暈,都是黃體素上升後很常見的孕期不適,隨著週數變大,賀爾蒙濃度穩定,都會慢慢改善,並非是準媽媽身體差,更不用臥床休息,反而應該在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維持活動量,促進血液循環,當然    也不見得會影響自然生產。

此外,我們要了解,胎兒七個月時的體重,僅有出生時的一半,媽媽肚子小不是媽媽吃太少,而是反應正常的胎兒生長曲線,就算他人勸說媽媽要多吃牛肉、喝酪梨牛奶,準媽媽也不用勉強自己配合。 

最後兩個月子宮跟著胎兒快速長大, 偶有宮縮、腹部肌肉拉扯感,都非常正常 ,準媽媽不用過度焦慮,更不用擔心肚子大得快代表很難生。

雖然孩子是由媽媽懷孕生產,伴侶看似無從幫忙,但伴侶對生產過程的理解就是媽媽最強的後盾。例如分辨什麼是產兆,何時該收拾待產包去醫院,了解第一胎產程通常比較慢,十幾小時都很正常,不需要催促緊張,即使選擇使用減痛分娩,仍可藉由按摩、輕撫、擁抱協助媽媽放鬆心情,用言語加油,喊聲陪同用力,都是最好的非藥物減痛方式。如果必須採取剖腹產,伴侶也可預先了解傷口如何護理,怎麼使用束腹帶。

延伸閱讀: 生動盟的好文(伴侶陪產可以做哪些事?)

新生兒和你想得不一樣

時間可能會被切得很瑣碎,無法好好休息,連回朋友訊息都沒時間,曾經安排的計畫可能全被打亂,因為你只能配合嬰兒,嬰兒不可能配合你。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準爸媽要一起認識新生兒這個和成人完全不一樣的生物。
他們可能一兩個小時要換一次尿布,專挑你在煮飯時大哭討奶喝,尿布換了也餵飽了,卻還是哭整晚,你們的時間可能會被切得很瑣碎,無法好好休息,連回朋友訊息都沒時間,曾經安排的計畫可能全被打亂,因為你只能配合嬰兒,嬰兒不可能配合你。
有個跑步的朋友和我說,當爸爸前他自認馬拉松都能三小時內完賽,照顧新生兒他肯定續航力十足,誰知道小孩需要一直哄抱,又會動來動去,沒抱幾分鐘他就腰痠背痛,最終還得到「爸爸手」,早知道他就會趁老婆懷孕時認真加強上肢肌力,並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背巾。
  
順帶一提,現在產後的衛教文宣都太偏向親餵母乳,卻沒有提供正確且完整的母乳補餵教學與引導,也沒有提供媽媽直接補餵配方奶的選項。我一直認為,哺乳就像生育,女性應有權利在充分瞭解資訊後根據自己的狀況,釐清自己是否真的想哺乳,而非勉強自己配合國家政策。有朋友產前就有憂鬱傾向,深怕餵母乳的壓力會加深負面情緒,加上產假完就要返回職場,生完就直接退奶餵配方,這都無關對錯,就是個人的選擇!

簡單來說,產前先了解越多育兒哺乳的狀況,伴侶之間越能根據彼此工作性質、收入、個性來討論,誰比較適合當主要照顧者,或者如何分工輪班最剛好;同時也要在產前就先確認家庭擁有的托育(臨托)資源,例如社區保母、公托或長輩是否能協助育兒,並事先與自己選擇的托育者溝通教養原則。

當然計畫有時跟不上變化,畢竟準爸媽面對的是未知的生產過程與獨一無二的新生命,有時只能隨機應變,見招拆招。但我相信掌握更多知識,預先想好方向,就能更有自信穩當的站好腳步,面對狀況隨時彈性調整。

--
最後,我還是再次提醒,驗到兩條線不等於會有健康的寶寶足月出生, 懷孕過程中有許多意外與變數,例如胚胎萎縮、胎兒心跳停止、自然流產、子宮外孕等等,而這些狀況都無須責備任何人。

文章標籤
分享文章
烏烏醫師
Copyright © Dr. wuw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