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教養》讀後心得:成就孩子最大的成本是媽媽的事業與時間

2020.07.21

一個沒有教養經驗的人要來推薦一本所謂教養書,看似違和卻一點都不奇怪。

要成就一個小孩教育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母親的事業和時間

我的工作向來是見證「教養」的起點。當胎兒有心跳時,其實就可觀察到每對伴侶對新生命的態度迥異。有些人上網查資料、做筆記,把產檢項目交叉比對,和醫師諮詢討論,深怕自己漏了任何一樣項目,胎兒不小心就輸在起跑點。也有人認定我的孩子不會生病,基本有做就好,無需耗費太多心力。更少數的狀況則是產檢愛做不做,到時候再說。我其實一直蠻疑惑,是什麼樣的背景因素,造就這樣的差異?

懷孕在我認為就好像跑馬拉松,到終點領獎品後,卻又是一場無止盡的超馬。隨著網絡媒體發達,正向、安定、幸福各種教養法的資訊垂手可得,大街小巷充滿了『幼兒潛能開發」、「全美教育」的補習班。走進書店,「如何教出OO小孩」的書籍總是攻佔排行版、社群媒體與各種育兒、教養的社團如雨後春筍。看似資訊充足的全球化環境,我發現身邊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比起我們上一個世代,對如何教小孩這個課題卻益發的徬徨不安,無所適從。

「拼教養」這本書有別於市面上其他教養書,不是要教妳如何當一個「好」的父母,而是利用更廣的視野去盤點自己現有的資源,評估自己的能力到底「可以」當一個怎樣的父母。

作者和他的研究團隊實際的深入近六十個家庭、透過訪談、近距離觀察孩童在家庭和學校中如何與師長父母互動,以社會科學的角度去剖析城市和鄉村,中產階級和勞動階級在教育資源和觀念上的落差,以台灣歷史的脈絡去連結世代之間對教養態度的大不同。用更宏觀的視野去回答我上述的疑惑以及化解家長在教養上的集體焦慮。

整本書架構和深度宛如一本博士論文,不過作者和編輯功力相當深厚,即使完全沒有社科背景的人也不會感到艱澀難懂,生動的人物對話很快的讓妳身歷其境,甚至產生自我投射。 對於完全沒有教養經驗的我,這本書書同時讓我對過去的行為和觀念作出一些反思。 。

要成就一個小孩教育最大的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母親的事業和時間

「小孩的成長不會等你,但妳的事業和病人也不會等妳。」

猶記三年前,同事為了讓孩子在放學時可以看到媽媽,放棄對於產科醫師最重要的接生和夜診,或許是我深感在「拼事業」這條路上被孤單的拋下,我如此冷酷地做出這樣的回應。

明明妳就有婆婆後援,妳是不是在逃避妳的工作?妳先生也是每天都夜診,妳要讓小孩知道工作對於媽媽也很重要啊!這些尖銳的話,好險當時我理智的吞了下去,透過此書給我的視野,讓我重新思考並同理她。在傳統思維影響下,即使她的薪資和先生相當,她仍覺得指導孩子作業、準備手作晚餐是她的使命,先生如果無法 「幫忙」她就得另作打算。另一方面,她也不想將照顧孩子的事情轉移到婆婆身上,除了不想失去教養主導權,她更不樂見上一代重男輕女的態度在她的下一代重演。她的決定不僅是她個人的決定,背後隱藏更複雜的社會文化因素

懷孕在我認為就好像跑馬拉松,到終點領獎品後,卻又是一場無止盡的超馬。

你的父母不只是你的父母

「拼個幾年,未來人生選擇會更多,不要去學那些才藝好浪費去間,對未來有用嗎?」看到這段時我既視感的紅了眼眶,活在智育導向的年代,每當我有新的想法或是想學的東西,只要非關乎考試,總會換來一句「學這沒用啦!」我對於現代的小朋友能有多元化的刺激學習機會,總是很欣羨甚至對長輩有些怨懟,透過此書的分析,我更能理解,活在那個先吃飽再說的年代,他們在自己可付出的資源和時間下,給予他們認為對我最好的教養模式,走過威權戒嚴到民主開放,他們各有各的困境和矛盾,也為了我一直在滾動式修正和我相處的模式,漸漸放手,尊重我是個獨立的個體。透過此書,這些小埋怨似乎雲淡風輕。我要趁此機會說一聲,謝謝你們的付出。接下來換我逼你們乖乖去運動了。

文章標籤
分享文章
烏烏醫師
Copyright © Dr. wuw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