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醫師為何幫人接生卻不想生小孩?因為......

2021.10.17

生育這件事本該是個選擇,不是什麼女人天生的使命、更不是要做了才能完整自己的儀式。你沒有欠這個社會、也沒有義務要「幫」誰生一個小孩。

「都當婦產科醫師每天接生,自己怎麼不生一個?」、「夫妻都是醫師,生的小孩一定很優秀,不生很可惜耶。」

從十年前結婚後,這類問題就頻繁地出現在生活中,同樣的問題被問久了,除了一點無奈與不耐,其實偶爾也會自我懷疑:「對齁,到底為什麼我不打算生小孩呢?」畢竟現在的社會普遍仍認為「無孝有三、無後為大」,更將結婚和生育綁在一起,不論是童話故事裡的公主、金庸筆下的黃蓉、小龍女,最後似乎都要洗盡鉛華變為人母。小時候我也曾誤以為結婚生子是人生終極目標,國中摔車撞到骨盆,還傻傻直問醫師,會不會從此無法懷孕,影響下半身/生。

在這樣的氣氛下,現在的我卻如此叛逆地不生兒育女,我想這確實不能單用一句不喜歡小孩、不想當媽媽來解釋。

想反抗社會對生育的刻板印象

仔細回想,我第一次對生育排斥應該追溯到高中讀了一本科普課外讀物「自私的基因」,這本書認為人像是被「基因」控制的機器,我們種種的行為包含求偶、競爭、生殖、偏心、外遇乃至於男女不平等,追根究底都是為了將我們的「基因」持續地傳遞下去。雖然事隔二十年再重讀此書時,不免覺得這樣的角度太過狹隘,抽離了人類的文化與喜怒哀樂,但書中對繁衍後代的詮釋讓當年的我覺得這像極了登革熱的傳播,而我只是一隻埃及斑蚊。我叛逆地不想「同流合污」,更不想當那隻蚊子。

再來就是高二時,我因搗亂班級秩序被老師警告,當時的班導師竟然為此打電話向我兩個死黨的媽媽告誡:「烏恩慈是單親家庭,我建議你們的小孩離他遠一點,免得被帶壞。」
雖然當時我們情誼不受影響,我也表現得毫不在意,但內心深處卻感到深刻的不平,暗自決定未來一定不要生小孩,免得有朝一日離婚時會害孩子被社會貼標籤、歧視。

上了大學進入戀愛的世界。愛在濃情蜜意時當然也會有點動搖,覺得如果對方盼望,那「幫」他生一個小孩好像不錯,也會好奇彼此的基因融合起來到底是什麼樣子。只不過當時對方無心的一句「我們的小孩以後一定很高吧!」卻瞬間讓我又意識到自己又變回一隻蚊子,只不過這次在傳播之餘還順勢「優化」了身高的基因。

當然,我也不是一直就懷抱著這樣有點複雜又偏激的情緒。成為婦產科醫師,我在產房見證了許多溫馨的場景,接觸到無數胎兒異常媽媽的辛酸煎熬,體驗新生命降臨或逝去的衝擊,我逐漸感受到在孕育生命的時刻,我們是有血有淚的主角,並非單純是傳遞基因的機器,我心中那隻蚊子也隨著新生兒的哭聲漸漸模糊。

不過當時的我只想好好工作,任何會中斷學習的事,從懷孕、生產、到產假都被我視為進步的障礙。試想,放兩個月產假會錯過多少練習縫合、做超音波的機會?我還記得,當時科內的老師還笑笑地和我說「你是不想負責任,才不想生小孩對吧?」我雖點點頭,但我心中沒說出口的是,「就現在的狀況,我不生才是對新生命負責吧!」
當然在那時候我也不敢把話說死,反正還年輕等到事業穩定再來重新考慮也不遲。

當上主治醫師工作漸漸穩定,身邊的朋友也接續當了媽媽,大家紛紛在社群上曬嬰。我也開始出現一種「大拍賣倒數」的矛盾心情。就專業而言,我也知道成功懷孕的機率會隨年紀而走下坡,錯過這一波,懷孕要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高。是不是也該和大家一樣趕緊來生個小孩?

小孩不是時尚包,不必跟風追求擁有

比起成為一個母親,我似乎更喜歡全心投入工作、興趣,在有限的歲月毫不保留地探索自己的潛能,不為別人,只對自己負責。

不過,我先生一語驚醒夢中人:「你就從來沒真的想生小孩啊!小孩是包包嗎?別人有你也要跟風?到時候生了一定是我在照顧」。

知我者莫若君。我發現比起成為一個母親,我似乎更喜歡全心投入自己的工作、興趣,在有限的歲月裡毫不保留的探索自己的潛能,不為別人,只對自己負責。

觀察身邊的朋友,很多人在發展自己事業的同時,也是把所有家務、孩子的教養的都打點完善。每每看到她們努力的樣子,我總會幻想如果她們沒有小孩,事業的高度會不會有所不同?我也會好奇她們的另一半在育兒過程中,付出的是一樣的嗎?還是就如同「自私的基因」那本書所描述,女性終究是個被剝削的母親?
當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永遠不會揭曉,也可能因人而異,但膽小如我並不敢身體力行去進行一場不能回頭的實驗,或許也可以說自私如我,並不想努力去兼顧這些、去分掉我本來能完美掌控的資源及生活品質。

或許有人會說,教育也是自己的成就、孩子健康快樂長大就是媽媽的事業成功,但我卻無法真心以其他人的成功為榮,即使他留著我部分的血液。況且要是不幸失敗,孩子去作奸犯科,我也難辭其咎。簡單說,這個選擇就是不划算。

 

與其擺盪,不如認真把握每一刻

回首這些想法和轉折 ,每個時機點我的想法雖說是個人意志,但總感覺被一股無形力量控制。 雖說受到身邊人事物的影響,但最終還是自己和自己的對話。我得感嘆的說,任何決定,人總是在自由與屈服之間爭取最大的空間。 我不敢說我不會後悔,因為我永遠不會知道我錯過了什麼,或許在另一個平行時空,我會和其他媽媽一樣,因新生命快速成長而感動、甘願放棄一部分的自我,不計一切參與影響另一個人的生命、不求回報。 但在現在這時空,有了更多時間成本,我對自己的其他目標就更不敢鬆懈。想盡力撕掉單親家庭的標籤,因此每每看到刻板單親家庭的言論,我都忍不住變身糾察隊;我也希望這個社會不要打各種迷思連結到生育來束縛女性,喝一杯冰水都要被恐嚇會不孕、練重訓就要被威脅傷子宮;當然,我更想藉著自己婦產科醫師的角色,鼓勵孕婦努力維持最完整的自己。

任何決定,人總是在自由與屈服之間爭取最大的空間。

這些都是我答應過自己,要努力做到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好好的保養、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因為老去時應該沒有人能幫我翻身推輪椅。

最後我想說是,如果你也和過去的我一樣,在生與不生中擺盪,我會鼓勵妳多從自己個人意願去思考、生育這件事,它本該是個選擇,而不是什麼女人天生的使命、更不是要做了才能完整自己的儀式。別人有,你未必要有,你沒有欠這個社會、也沒有義務要「幫」誰生一個小孩。

文章標籤
分享文章
烏烏醫師
Copyright © Dr. wuwu.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