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怎麼解? 一個婦產科醫師的臨床觀察

2021.01.15

最近網路上一則今年人口首度負成長、生育率創新低的新聞引發大家討論,讓我又想起去年初曾向友人預測,今年生育率應該會更低,並不會有所謂防疫寶寶潮。畢竟,人不是動物,關在一起就會繁殖,生育與否是極複雜的考量。
相反的,我認為有些人光用房價高解釋生育率低,同樣是將問題過度簡化,以我觀點來看,生育率持續探底還有以下這些原因。

職場不平等,就從兩條線開始

首先,法律雖明文規定不得因女性懷孕在進用、升遷上有差別待遇,但現實上,一旦懷孕,女性不僅很難獲得升遷機會,且會立刻面臨職場上的考驗。就曾有孕吐嚴重的媽媽和我說,已經很不舒服,還被主管揶揄「到底真的還假,我當初懷孕怎麼沒妳這些毛病」。

這是因為,孕期的個體差異本就很大,有些人孕期平順一路工作到生,也有人頻繁出血、腹痛需要請安胎假,甚至提早待產。因此,狀況多的孕婦易被誤會成仗著懷孕不想工作,是造成同事負擔的害群之馬。
也有懷孕八個月的媽媽和我哭訴,「能否開診斷書提前讓她安胎待產,因
為公司為了逼她自願離職,故意派給她大量的工作,熬夜加班都做不完」。每次聽到這些,我都會憤憤不平地想,「社會根本沒有要鼓勵生育的意思啊!」

不平等的職場會讓女性先拚事業,在考慮生育。拼過適育年齡,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困境

再加上,目前法定產假天數相對很短(台灣:8週,中國、日本:14週),等於身體剛復原,還沒適應新生命加入就得重返職場,緩衝期根本不夠。雖說現在有育嬰假,但現實上卻有很多人面臨想請不敢請、請了怕回不去的窘境。過去我也曾聽媽媽和我反應,育嬰假後回公司被故意調至不熟悉的單位,暗示她主動離職。
這些實際發生的情況都促使許多女性決定先在職場打拼,事業有成再考慮生育,但拼著拼著就過了適育年齡,卵巢功能衰退,受孕率下降,又得面臨「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困境。

社會對「完美」的執著,讓為人母壓力越來越沈重

不單事業,女生懷孕後,許多稀鬆平常的事情也得犧牲妥協。好比喝冰水會被念以後小孩氣管會不好、,搬家稍微快跑被說會動了胎氣,就連孕期有較劇烈的情緒起伏都被警告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這些不正確的說法,一再地對媽媽們形成恐嚇。
假設孕婦有所抗議,往往被一句「都要當媽了,懷孕才幾個月,忍耐一下又怎樣?」堵回去。
這也反映出,不管有無科學根據,大家還是認定母親要對孩子的健康負完全的責任。甚至我還聽說過有高齡媽媽被指責,「就是年紀大才生,讓小孩免疫力不好,才會頻繁生病住院」。

萬一生下來的孩子罹患需要特別照護的疾病, 狀況就會更複雜。
以我好朋友為例,即使產檢一切正常,夫妻雙方聽力也沒問題,孩子出生後仍被診斷中重度聽損,需要花更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復健和早療。我一方面很心疼她工作和育兒兩頭燒,二方面則慶幸至少她後援充足,又有民間的雅文基金會資助。

面對罕見疾病,不是所有人有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有病友團體協助,只要任何環節沒接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

但仔細想,並不是每對父母都有足夠的資源,也不是每種疾病都有強大的病友支持團體提供協助,只要一個環節沒搭好,都有可能發生悲劇。好比前陣子爸爸悶死腦麻女兒的新聞,就是因為父母不堪長期照顧精神和體能上的壓力所引爆的人倫慘劇。
身為產科醫師我得坦承,多精密的產前檢查都無法保證新生兒一定健康,很多女生也因此擔心萬一真的生出特別的孩子,社福能提供的協助有限,自己無力照顧又可能拖垮整個家庭。再加上社會對部分疾病仍有極深的歧視,比如自閉症、思覺失調症,許多人害怕風險,自然寧可選擇不生。

性別平權做一半,男女皆受苦

另外,隨著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方式漸漸被打破,這樣的轉變對男性來說是個不小的衝擊。我就曾在網路上看過先生抱怨,既要出錢養家,還得分擔家務,不能像自己的爸爸一樣,只要出錢,回家就可以當大爺,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我要強調的是,育兒和家務事本該是兩性共同分擔,上一代的男人實在有點爽。只不過對男性不公平的是,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雖有所轉變,但社會普遍仍認定男人就得開車買房,才能娶妻生子。新聞媒體也常為了流量,一再轉載類似激化男女對立、強調男人該出錢的抱怨文,比如「人妻堅持住30萬月子中心,先生不付錢,就威脅離婚墮胎」、「年薪百萬,買不起北市房,女友吵到要分手」,我認為這些新聞不僅無助於兩性溝通,反而會降低生育率。就有男性友人開玩笑地和我說,現代的女生太難搞了,我才不要為了傳宗接代而被綁住下半生。

再來就是生得少,現代的父母相對投入更多資源在教育。因此各種育兒學派和文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些資訊當然能提供爸媽們許多參考,但有些教養專家一再強調幸福婚姻才是成功育兒的關鍵,某KOL更引用文獻表示單親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機率就是比較低,不僅狹隘偏頗。
且這種過度勾勒婚姻烏托邦,強化家庭價值的說法,反而會提高生育的門檻,讓許多男女認為,非得符合某些條件才能當個好爸媽。若夫妻不夠恩愛、沒信心天長地久就無法教出所謂「成功」的孩子。這種理論同時也會加深社會上對非婚生子女、單親子女的污名化,更嚴重的,會讓更多受困於不幸婚姻的男女,為了孩子而不敢離婚。

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

我一直認為,生育本不該鎖死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裡,我也不認為有所謂完美父母。任何人,不管你是單親失婚、未婚、同性伴侶,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當個稱職的家長,畢竟大家在育兒的路上,也都是見招拆招,陪著孩子一起摸索成長。也因此,我認為儘速開放單身女性、同性伴侶合法地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是最實際且又有效提高生育率的做法之一。
要提高生育率大方向很簡單,讓想生的人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生,但細節卻是盤根錯節,極為複雜,比如更充裕且不限定女性的產假、完善的社福制度、對多元家庭(單親、同婚子女)更友善的社會氛圍等,這些都需要政府、專家、企業和民間倡議團體不斷對話溝通,而不是發生育津貼,結婚補助或金鏟子就有用!

回到個人層面,身為一個婦產科醫師,我能做的是鼓勵女生,在懷孕中盡可能保有自己,盡力破解孕產迷思。對於想生育但還在猶豫的女性,給予中性的諮詢和建議,比如參考AMH指數、排卵試紙,基礎體溫,並繼續在性別平等、多元成家的議題上發聲和努力。

文章標籤
分享文章
烏烏醫師
Copyright © Dr. wuwu. All Rights Reserved.